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偷东西原因,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对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孩子现有的实际水平出发,逐步提高,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孩子改邪归正的决心。
“偷窃”行为动因可能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作为家长需要怎么做呢?如下:
1、凡是任何行为后面必有正面动机,最根本的底层动力就是“为自己好”,这个需要家长做到充分认识,并与孩子好好沟通—接受你的底层动机,但是我不接受你的行为。
2、正确面对孩子的需求,哪怕这是个荒唐的需求也不可以简单粗暴的,甚至是贬损人格的拒绝,有话好好说,请孩子自己说出来,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
3、多了解新时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可理解,而是我们没有好好的理解年轻人。
4、家庭要有爱和温暖,简单粗暴的说教、指责是最容易的,但是显然这样培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好孩子。冰冷的家会把孩子推向别的地方。
5、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精华,是为人处事、社交的规范,也是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说“宽转弯勿触棱”就可以引申出来很多很多。
很多小孩子因为没有受到家长的细心教导,导致孩子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理性的看待孩子的情况,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行为标准,告诉孩子偷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会让周围的孩子都不跟你做朋友,家长要告诉孩子偷东西的危害,告诫孩子不要采用撒谎的形式,来躲避惩罚。
小孩子偷东西撒谎怎么教育
1、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心平气和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说出实情。千万不要骂骂咧咧,更不要去打孩子,也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那样很难让孩子说出实话,反而还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不要激化矛盾,要了解真实的原因。
2、积极的引导孩子
孩子偷东西被发现,一开始肯定是不敢承认的,犯了错谁都怕被批评,所以,就会撒谎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想要教育孩子,就要耐得住性子引导孩子,一顿批评虽然可以换来孩子的点头承诺,以后不再犯错,但是孩子不一定会改正,所以,家长要用对方式,杜绝孩子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让孩子不再犯错。
3、及时惩罚
孩子承认错误,及时表扬同时作出相应惩罚。孩子承认错误时,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告诉我了,我相信你是可以信任的。你如果不说实话,我会罚你两天不准骑自行车。但现在,你只需要为那个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我把惩罚减少一天。这样孩子以后即使撤谎,也会很快承认错误,不会顽固到底。而且这样才能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4、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交流,适当多鼓励孩子,教孩子学会反抗,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这样当孩子遇到其他孩子暴力行为的时候,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作为孩子能信任的对象,也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受到欺负,避免孩子不得已发生偷东西行为,也能使孩子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标准。
小孩子偷东西撒谎的原因
1、偷东西撒谎是为了满足欲望
小孩子对于外界新鲜事物都有着近乎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欲望”,比如想要某个玩具,想买某种好吃的零食等。但他们同时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便自然而然的想要通过,向父母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满足欲望,以此避免受到惩罚。
2、获取关注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都希望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甚至陌生人的鼓励和表扬。但是受到一些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他人的这种善意关注,为了寻求这种“关注”,就采取一些反面的方式,引起关注,让家长和周围的人都关心自己,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家长要合理的引导孩子。
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很好的东西所有权的概念,所以在面对其他朋友的东西的时候,常常会乱拿别人的东西。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掉这种行为,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错误,而产生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告诉孩子东西是有所有权的,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而乱拿东西。
小孩子乱拿别人东西怎么教育
1、对孩子的需要应适度满足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要求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这种行为助长了孩子的欲望,所以家长要适度的满足孩子。
2、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然后再帮助她清晰规则,就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在这个规则中,我们成人比较容易重视前半句,就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忽视了后半句,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支配,所以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家长也不要随意的乱拿自己孩子的东西。
3、耐心询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平常想要的东西从来没得到过,于是想借别人的东西拿来玩,可又说不出口于是会出现偷拿的行为。有的孩子仅仅是好奇,想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看看;有的孩子因为别人拿过他的东西,所以自己也去拿别人的;有的孩子并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别人的,只以为是可以拿的,所以,不要忽视孩子,一定要问清楚孩子乱拿东西的原因。
4、及时道歉
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去返还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独自面对未知的局势;二是告诉他犯错了没关系,改过来就好了,妈妈会陪你面对的;三是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返还物品并真诚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亲自示范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从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现类似行为,这样孩子就不会有乱拿东西的行为了。
孩子乱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1、求关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孩子,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就用“偷拿别人东西”这种方式,来让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此时的父母一般都会很重视这件事,父母的关注度越高,孩子越满意,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父母应该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2、发泄心中不满
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表达不出来不代表他没有自己思想,有的孩子显然是把主动分享,跟被动分享的概念弄混了,并且由于自己被迫分享而心存怨恨,用这种偷拿别人东西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不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强迫自己的孩子分享。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的时候,就应该教育他主动的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再也不要去拿别人的东西,因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同时让他认为自己这种行为会给大家带来伤害,只有这样平时生活中给他带来一生示范的作用,才能让孩子在教育方面有良好主动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怎么教育
1、引导孩子分清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
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物品所有权的认识,导致很多孩子对于物品的归属傻傻分不清,他们很自然的就会把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根本没有东西是他人的认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认清物品的归属权,比如:家长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小明的,那个玩具才是你的。”让孩子明确了解物品的所有权。
2、让孩子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一件错误的行为,没有人会喜欢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
当孩子拿了同学的玩具后,家长要及时跟孩子讲:“你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找不到东西,会主动告诉老师,老师会检查你们全班同学的书包和抽屉,如果发现是你拿了东西,你认为你们老师会怎么做?”如果孩子不回答,就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事了,“你们老师会让你把东西还给同学,还会批评你,因为乱拿别人东西是错误的行为”,之后反复问孩子同类型的问题,他只要能答对,就说明他明白这个道理。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喜欢乱拿别人的东西的小孩,比如:“老师都喜欢好孩子,你要是乱拿东西,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你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被你拿走玩具的小朋友就不和你玩了。”让孩子知道他如果再犯错,就没有朋友和他一起玩。
3、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比如:家长跟孩子这样讲“如果有一天,小明看上了最爱的玩具,他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拿走了你的玩具,你会不会生气、难过?”“同样的,你没经过小明同意,就拿走小明的玩具,他会不会生气、难过?”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真正有约束力的规范不是家长的耳提面令,而是家长与周围人行为规范的模仿。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个好的榜样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一个坏的榜样,只会让孩子越学越坏。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什么原因
1、刺激心理
有的孩子本身家庭条件不错,不会因为缺少某样东西而去偷盗,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东西。第一次可能是无意识的拿了别人的东西的,心情很紧张,结果没有被人发现,情绪逐渐由紧张转为窃喜,在这一过程当中,心理受到刺激,产生莫名的兴奋感,结果,就会找机会偷第二次,第三次……
2、欲望到不到满足
很好理解,因为某种原因,可能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者家长管教的严格,想得到某种东西,通过正常的途径却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于是,最后只能采取卑劣的手段去得到。
3、引起重视,刷存在感
好多孩子之所以会误入歧途,跟家长的疏于管教是分不开的,由于大人整天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跟孩子缺少沟通交流,孩子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多关心一下自己。
孩子偷拿钱怎么教育
1、切不可大惊小怪、过度反应,注意:重视是一回事,大惊小怪、过度反应是一回事。如果因为重视而过度反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2、更不可直接给孩子按上偷钱的名声。
3、要了解情况,问清楚为什么拿这些钱?拿的这些钱干什么用了?如果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长没有满足,这个可以原谅;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长就要严厉批评。
4、不管是不是合理的需求,都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些钱不是你的,你没有权利决定这些钱的用处。以后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家长,而不是自作主张。
5、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应该早做准备,在孩子稍大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零花钱可多可少,建议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养成乱花钱的毛病。孩子的零花钱由孩子自己保管、自己掌握。同时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私自拿家里的钱。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向家长提出。这样的话,让孩子有一个界限感,知道这些钱是我的,我可以自由掌握;那些钱不是我的,我不可以私自花掉。
小孩偷东西主要是他们的父母经常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渴望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只有从别人那拿到的东西满足自己的追求,做父母要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再做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要去拿,然后回家父母尽量去满足,引导正确方向。
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偷东西原因,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教育孩子拿别人东西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可耻的,家长要问清楚孩子是偷拿别人的还是经过别人允许拿的。要制止孩子这种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
家长要及时与孩子一起去该东西主人的家中赔礼道歉,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从而遏制孩子爱拿别人东西的思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
给孩子一些警告,告诉他如果以后再犯,就会告诉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甚至是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好好管教一番,这样可以让孩子提高警惕,让他以后不敢轻举妄动。
让孩子树立一个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告诫孩子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应该耐心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物归原主,以后要加强监督,警惕孩子有没有说谎。
孩子认知不够,如果才一到三岁的孩子,他可能都还分不清楚东西有你我之分,以为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当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拿走,这种行为根本不能说“偷”,但作为家长,当看到孩子这样做时,必须趁此教育,告诉孩子,这东西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拿走,多次教导后,孩子就慢慢知道东西有你我之分。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这种基本的道德观应该清楚明白,可作为父母由于平时没有加以管教,总觉得孩子还小,随便拿点别人的东西无所谓,父母的不在乎,就会造成孩子得寸进尺,慢慢的就真的会变成“盗窃”。父母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及时指出错误,孩子就不会一错再错。
家庭是社会的小窗口。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生活的周围环境非常主要,耳熏目染,平时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对教育孩子是事半功倍的。及时的对孩子进行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孩子偷了超市的东西,家长不要着急对他们打骂,或者惩罚他们,更不能因为东西价值不高,就放任不管。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错误的观念,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先去了解他们偷拿东西的原因,再做教育,最后要让孩子去超市为自己行为买单。
孩子偷了超市的东西怎么教育
1、了解孩子偷拿东西的动机
当孩子偷了超市的东西,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偷拿东西,有些孩子因为没有物权意识,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它,就拿走了。在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后,不要以打骂的方式来指责他们,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种偷拿的行为是错的,并且不能再犯。有的家长在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后,就以暴力的形式来逼迫孩子,反而会引来他们的对抗或是不承认错误。
2、明确自己的态度
当发现孩子偷了超市的东西时,无论偷的东西价值是大还是小,也不管孩子是无心还是故意的。这个时候,家长都应该立即重视起来,并向他们明确摆明自己的态度,严厉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惩罚。
3、让孩子知道买到的才是自己的
孩子对金钱的观念淡薄,他们只会想妈妈愿不愿意给自己买,不知道挣钱多困难。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钱是需要挣的,比如对孩子说:今天妈妈挣的钱只够给宝宝买一个玩具;今天剩下的钱只能买两个蛋挞。
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想要的东西需要用钱换,而且挣钱很辛苦,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金钱观。还有一点,建议在超市买的食物,必须等到结账后,才可以让孩子打开吃,不能等吃完再结账,或者随意品尝未付款的食物。
孩子出现偷东西行为的原因
1、孩子可能分不清东西的归属
对小孩来说,某件事物的归属问题还不是这个年纪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孩子在家里是被爱被宠着的一方。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多,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家里,接触的东西几乎都是自己的。这个心理认知让孩子不自觉地用于外面的世界,然后就发生了孩子在学校或者商场超市,对于手里的东西以及看到的东西都想拿,顺带着就装进自己的小书包或小布袋。
2、欠佳楷模的危害
有一些有偷窃个人行为的孩子,要考虑到其身后是不是有惯犯教唆。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孩子为了更好地在同年龄的孩子之中主要表现自身的英勇,而去试着这类偷窃的探险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孩子私拿父母钱,许多也是由于受周边伙伴个人行为的危害。见到伙伴可以悄悄地取得钱购到自身要想的东西,因而也就造成了他们的效仿行为。
3、侥幸心理作怪
有的时候,孩子明知道偷窃别人的东西不对,但还想起人不注意时占点便宜。会认为只是偷偷拿一个,不会被发现。比如东东就是,在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发现很多积木,特别喜欢,觉得那么多自己“拿”一两个也不会被朋友发现,于是就理所当然地“拿”了一些回家。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好准确的分清物品的归属权。有时候只是觉得别人的东西好,所以就拿走了。但是在家长看来,小孩子在学校偷东西是非常恶劣的行为,所以便会严厉的惩罚孩子,但是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孩子在学校偷东西怎么教育
1、了解孩子偷拿东西的原因。父母只有弄清楚孩子偷拿东西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偷拿”的行为。孩子偷拿东西通常有这些原因:看见别人有自己也想有;没有物权概念,觉得你的就是我的;存有侥幸心理等等。
2、不要去审判孩子。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像在审问犯人一样审问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孩子通常会出现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意识到自己不对也会因为担心受到责骂而不敢去承认,甚至还会选择撒谎为自己辩解。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做错事情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保证以后不再犯,这才会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言辞要得当。
3、冷静处理,尊重孩子。面对孩子在学校偷东西的行为,家长不应该先生气或教育孩子,而应该想办法冷静下来,这样才能理性正确地教育孩子。当父母冷静下来了解孩子的原因时,他们会发现孩子是一个情绪复杂、思想复杂的完整人。
4、陪伴孩子一起将物品归还。孩子明白“偷拿”行为是错误的之后,还有一步不能少。就是要将他人的物品归还,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去归还,也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做。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形成孩子内在的羞耻心,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种行为的错误,降低第二次出现的几率。
小孩子在学校偷东西的原因
1、没有帮孩子形成物权意识
如果妈妈总是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强迫孩子分享的话,这就会让孩子的物权意识没有及时的生成,这会导致孩子觉得我喜欢的东西别人想要就拿,那别人喜欢的东西我想要我也要拿。所以他去偷拿同学的东西的时候,他内心里面并不觉得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他只是觉得我喜欢,我需要我就要拿。
2、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自取所需”。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
3、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孩子偷东西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东西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偷钱的行为时,只会愤怒的对他们进行打骂,却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要知道,小孩子偷钱肯定是会有原因的,家长要先找到其中的原因,然后再使用相应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偷钱怎么教育
1、听缘由
抑制住内心的怒火,先让心情平静下来,毕竟孩子“偷钱”的行为已经发生,父母再生气也无济于事。眼下的重点,应该是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凡事有因才有果,既然孩子偷钱,那么肯定会有促使他“偷”的原因。
用相对温和的语气和措辞跟孩子沟通,让他放下心中的恐惧,试着开启沟通的渠道。只有询问出孩子为何偷钱,才能更好的去教育他,因为针对原因去解决,效果更显著。
2、让孩子明白金钱和劳动之间的关系
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父母通过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引导孩子多做家务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辛苦。
可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付费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劳动和金钱之间的关系。起初,要让孩子明白,哪些家务是孩子在自己的年龄段里面必须自己承担的。
3、给孩子讲明这件事情的错误之处
其实孩子也是通情理的,只要父母明细的给他讲明这件事情真正错在哪里,又会对自身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孩子才会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很多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痛打一通,会让孩子因此产生一些抵触心理,父母只有给孩子讲明这件事情的错误之处,孩子才能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及具体的影响。要知道,父母只有让孩子养成后果意识,才能够杜绝下一次再犯此类的错误。
4、父母陪同孩子把钱还回去并道歉
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的,并且让他知道做这种事情会有这种羞耻感,同时也让他爸爸妈妈因为他做错事情也跟受连累。让孩子知道错,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5、正确的引导孩子内心的欲望
当孩子被欲望所左右时,父母们有必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内心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无法被填满的,就像是孩子已经拥有很多的玩具,但是却觉得仍然可以再买一件。适当的欲望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过分的欲望则会让人感到痛苦。
小孩子偷钱的原因
1、孩子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意识
孩子在一定的年龄之前,他们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善恶还分不清,孩子偷钱,自以为是拿了自己所需要的,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是并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
因此父母这时就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帮助孩子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管控太严格
与有求必应相对立的是父母的过分管教,为了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严格控制他们的日常花销。哪怕是必须的学习用品,父母也要权衡再三,甚至不断的说教。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他偷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摆脱父母的掌控,然后独立去支配自己的喜好。
有的孩子因为缺少家庭的教育,导致孩子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忽视,养成了偷东西的习惯,对待这类问题,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偷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行为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小孩子喜欢偷东西怎么教育
1、树立正确价值观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之后,家长要帮孩子分析自己行为的错误,并帮助孩子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个责任,不管这个责任有多轻,哪怕只是需要一句道歉,那家长也要让孩子亲自去做,这样孩子才能完全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加深孩子的记忆,让孩子知道偷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2、引导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纸笔,并告诉孩子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
3、不要当众责骂孩子
孩子如果真的“偷东西”,也不要当众大声地责骂孩子。家长觉得孩子做错事情感到羞愧、没面子,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孩子犯了错是不对,但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可以在适当地时候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通过“大声宣告”的方式让孩子感到羞愧,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要跟自己的孩子好好交流,让他明白偷东西是不好的。
4、不要一直翻旧账
小孩犯错在所难免,家长不要一直揪着,孩子一时的失误不放,似乎不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孩子就会一直犯错一样。但是总是这样一直重复,提起孩子过去的错误,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损,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只需要点到即止,只要孩子没有再犯,就不需要“旧事重提”。
小孩子喜欢偷东西的原因
1、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的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孩子偷东西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东西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孩子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所以家长要多关心爱自己的孩子。
2、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自取所需”。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要适当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10830.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