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众山小是出自杜甫《望岳》这首诗,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一览众山小的意思
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出自《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览众山小古诗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一览众山小这首诗的赏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诗人现存诗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一首。《望岳》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
本诗是诗人第一次游历齐赵登泰山时所作。当时诗人站在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
全诗朝气蓬勃,意蕴深远。诗的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前两句紧扣一个“望”字。第一句以设问的形式,写出了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惊叹和仰慕之情。
第二句是厘离之远来烘托秦山之高。泰山南面鲁,北面齐,但是远在齐鲁两国国境之外就能望见,可见其高。“青未了”意思是说苍翠山色绵延无际。
这句诗既写出了泰山周围的地理风貌,也突出了泰山脉绵延的特点,四句描绘诗人从近处看到的泰山,具体展现了秦山的秀丽之色和巍峨之态。
“造化钟神秀”是说大自然好像对泰山情有独钟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得格外有情,好像大然将灵秀之气全部赋予了泰山。“阴阳割昏晓”是写泰山极高,阳面和阴面判若晨昏。
其中“割”字用得极妙,形象地刻画出五、六句写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只见山中云雾弥漫,令人心怀激荡。由“归鸟泰山雄奇险峻的特点。投林”可知,当时已是傍晚,而诗人还在入神赏望。
这两句从侧面体现出了泰山之美七、八句写诗人望泰山时的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抒发了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诵,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普遍的激励意义。
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结构紧密,意境开,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同时又不失雄浑的气势。
《望岳》创作背景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他到洛阳城应进士,而奸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使得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经历考试失败后的心情难免会郁闷,于是杜甫就开始了一段漫游的生活。当他游历到了雄伟的泰山,泰山那雄奇高俊的景象就对此时的杜甫产生了颇深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17289.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