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是比拟下的一种修辞手法,比拟包含拟人。可以说拟人是比拟的一种表现形式。比拟的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却不出现。
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二、作用不同:
1、比拟: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2、拟人: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三、特点不同:
1、比拟: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2、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四、引证用法不同:
1、比拟:冰心《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2、拟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
什么是比拟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类似比喻,也是“把A当做B来描述”。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比拟分两部分,既可以把人比作物,也可以把物比作人。
(1)把物比作人——拟人
拟人,就是动物、植物等不具有人的品格或动作,我们将这些当做人来写。
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风打开了我的书。”这就是将“风”人格化了,非常明显简单的拟人句。
(2)把人比作物——拟物
当然,鸟会飞,虫会爬,水会流,树会开花,这些是动植物所具有的特性,而人没有。如果我们将人写成“他飞了出来”,这就是拟物。
例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了金色的翅膀,在金色的天空里翱翔。”“在荷塘里面,看不到一个人,仔细望去,荷叶下面,露出半个脑袋,下半身生在水中。”这两句话,就是“拟物”。
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经常能看到,比如他把杨二嫂比作“圆规”,《故乡》里,八岁的侄儿宏儿“飞”了出来,等等都是拟物。
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比拟的分类: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比拟的作用:
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17429.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