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就直接笼统地接受。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而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耻笑。
它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工作、生活和学习。
囫囵吞枣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造句
1、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2、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4、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5、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6、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7、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8、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葵不分,拾起来便用。
9、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1、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2、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3、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4、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5、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6、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17、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18678.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