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数学

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02-03 16:55 浏览

庖丁解牛告诉我们的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规律所在。该成语形象地说明了,人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就能从必然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

庖丁解牛的故事

秋凉时节,天高云淡,庄子信步来到濮水北岸牧场上,只见遍地牛群,他捋着胡须,陶醉了。庄子突然想起今天庖丁要参加技能大赛了,于是快步前往。

只见庖丁注目凝神,提气收腹,气运丹田,他表情凝重,运足气力,挥舞牛刀,寒光闪闪上下舞动,劈如闪电掠长空,刺如惊雷破山岳,只听咚的一声,大牛应声倒地。

再看庖丁手掌朝这儿一伸,肩膀往那边一顶,伸脚往下面一抻,屈膝往那边一撩,动作轻快灵活。庖丁将屠刀刺入牛,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他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这样的场景真是太美妙了。不一会,就听到“哗啦”一声,整个牛就解体了。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梁惠王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

文惠君观庖丁解牛的收获有哪些

文惠君观庖丁解牛的收获有如何养生、如何治国。

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响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

该故事揭示一种养生处世的方法。庄子以刀喻人,以牛体组织喻复杂的社会,以刀解牛喻人在社会上处世。庄子认为,人应当找到一条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道路,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就不会受到伤害。

该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人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就能从必然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反复实践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掌握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复。

从该典故中延伸出一个成语,即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的创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