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地理

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2023-09-15 10:44 浏览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下面就介绍一下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呈“几”字形,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它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一路历经5464公里,最后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重要文化遗址

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部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出土了青铜器、龙纹陶盘和带有红色字符的陶壶,发现了观测天象的观象台。有专家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五帝中帝尧的都城所在。

2、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距今6700—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石器工具,主要种植粟,会养猪捕鱼,还能建造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子。半坡人还会制作红底黑纹的彩陶,有几何图案也有鱼纹等动物纹饰。半坡遗址还出土了骨针和纺轮,说明已经能简单的纺织制衣。半坡遗址被看作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距今5300年前后。遗址处在黄河和伊洛河交汇处南岸的高地上,位置很好,是经过精心选址的大型都邑。遗址中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摆放的北斗九星的图形遗迹,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有了初步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遗址中出土了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家蚕,是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

双槐树遗址呈现出文明古国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这些礼制和文化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4、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距今6200—4600年。大汶口原始居民能制作黑陶、白陶、红陶陶器以及精美的玉器。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一无所有,有的则拥有上百件随葬品,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私有制已经出现。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