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通过描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感情。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全诗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如下: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如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本诗通过对故乡山、月、江水等景物的描写,连用五个地名,营造了清朗秀美的意境,表现了行船之快,抒发了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的复杂情感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峨眉山月歌赏析
全诗在首句就点明了出游的时令是秋天。用“秋”字生动地表达出月色之美。次句中“入”和“流”两词构成谓语。不仅写了清江的月夜之美,还暗点出行船之事,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月亮倒映在水中。随江水的流动而流动。
第三句则刻画出人的形象。他从清溪驿到岷江,再向三峡驶去。虽然见江上的月亮,就像见到了亲友,但终究不是亲友,于是只好“寄情千里”。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不舍之情。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3557.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