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因封于唐,故称“唐尧”。舜,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禹,姒姓夏后氏,一般称作夏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习惯。
尧舜禹的故事
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个贤明的君主,分别是唐尧、虞舜和大禹。
尧原来是部落的首领,后来因为德高望重,被推举为联盟的首领。渐渐的,尧的年纪大了,他想找一个继承人,于是有个叫放齐的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来当联盟的首领。尧想了想,没有同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总是喜欢惹是生非,品行不好,当不了联盟的首领。
又有一个叫讙兜的人推荐共工,共工是专门管理水利工程的,尧又觉得他做人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没有答应。
后来,尧听说了舜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瞽叟,后母和弟弟象,经常虐待他,还想着怎么弄死他。有一次他在挖井的时候,瞽叟和象趁他下井,就在井口填上土,想置他于死地。舜自己挖了一条地道逃生,出来后,仍对父亲和弟弟十分恭顺。
上天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派大象去给他耕地,派鸟儿去为他除草。尧听说后,又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他在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所以就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他,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嫁给了他。
舜继承帝位后,在他管理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无数百姓因此遭殃。舜十分着急,就派了很有能力的鲧去治理洪水。鲧治水的方法是建筑堤坝,来阻挡洪水,但是水势确实过大,他花了九年的时间,也没彻底将洪水治理好。
舜觉得鲧办事不力,就把他杀了,又派了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接过他父亲的重担,改变了鲧治水的方针,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当时他正新婚燕尔,却总是在外奔波,禹经过自己家门的时候,正好儿子呱呱落地,但他知道自己任务艰巨,没有进门去探望。
之后他又两次经过自己家门,也都没有进去。经过他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时舜的年纪也大了,就把自己的帝位又禅让给了禹。
尧舜禹的历史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他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山西的西南部。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舜也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
事实上,在同一时期里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禅让,同样持否定的态度,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由此可见《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并非孤证。
尧舜禹的简介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虞舜,姓妫或虞姚,名重华。尧帝的女婿,因建国於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後受禅为天子,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1618.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