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英语

隋唐大运河四段河道名称

2023-07-11 14:52 浏览

隋朝大运河是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我国闻名世界的隋朝大运河, 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

自沁水入黄河处至涿郡(今北京),名曰永济渠;自洛阳于盱眙(今江苏盱眙)入淮,曰通济渠;自山阳(今江苏准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名邗沟;自江都至余杭(杭州),名江南河。

隋朝大运河是为了解决南北交通运输的问题而开凿的。因为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部分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在古代,当现代化陆路交通工具还没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线,便显得特别重要。

这一历史任务是由隋朝第二代国君隋炀帝来完成的。

隋炀帝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仅仅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大运河的修建任务,而且修筑得十分气派,史称:“水面阔四十步……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洛阳)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

唐宋时候,大运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作用。唐末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唐宋时期,大运河经过了几次修整。唐朝在永济渠上,新建了许多支渠,使大运河形成一个交通运输的网络系统。元朝时候,对大运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治和开发,重新开通大云河河道。

元朝的运河,以大都为中心,南行越过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流域,直达杭州。这条大运河自汴河以南用了隋朝以来的旧河道。汴河以北则为新开的河道,主要有两段:

一段是会通河,从山东东北、向西北至临清,接通原有的运河河道;再有一段是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从通州顺白河就可到天津,然后到临清。这条新河道直从山东境内穿过,不再绕道河南洛阳,这就大大缩短了南北运河的距离。元朝大运河总长3000余里,基本上就是今天的运河。明清时代,大运河达到繁盛时期,明朝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达到万艘以上。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