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比喻行动不够机密、严谨,使对方有所警觉和准备。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北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打草惊蛇的故事
南唐时候,当涂县(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为了房基地和邻人张三起了纠纷,两家争吵不休,闹到县衙门。谁知,守衙门的士卒不让他们进去,说是要进门钱。年轻人只好拿出几文钱,才进了衙门。进门没走多远,又遇到个人拦住他们,喝道:“你们私闯公堂,胆子不小,还不快出去!”
年轻人连忙分辩道:“老爷,我是来请王县令公断的。张三霸占了我的房基地,却反诬我占了他的地,请老爷明鉴。”张三认出拦住他们的人是县衙门的主簿(相当于秘书),连忙把他拉到一边,悄悄递过去一锭银子,说道:“主簿大人,是他占了我的房基地请你为我做主。”
主簿见了亮闪闪的银子,眉开眼笑,转脸恶狠狠地对那个年轻人叱道:“一点儿小事,也来惊动王大人。出去出去!”不由分说,就把他们推出门去。年轻人回到家越想越气,就去联合那些受过主簿敲诈的人,写了状子,递到县衙门。这天,王鲁正坐在县衙里批阅案卷。
他翻开一张状纸,“状告主簿”几个字跃入他的眼帘,他不觉一惊,赶紧往下看,越看越慌,因为状纸中对主簿的违法乱纪行为描述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他暗地指使主簿干的。他想:“如果这些事追究起来,必然要把自己牵扯进去,这可不妙啊。幸亏这件公文落在我手里,以后可要多加小心啊。”
想到这里,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是说: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下属,但我已经感到事态严重了,就像打草的时候惊动了草里的蛇一样啊!批完后,王鲁就把这个状子压了下来。
打草惊蛇和敲山震虎有什么区别
1、敲山震虎:是威慑战略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展示军事实力,迫使对方屈服的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打草惊蛇:意为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借以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多指因做事不谨慎、泄密,反使对方有所戒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3、敲山震虎是主动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行为,而打草惊蛇是由于错误的行为而使对手察觉到自己的意图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两者本意上就是不同的。
打草惊蛇是因果关系吗
打草惊蛇是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打草会使蛇受惊,故打草是惊蛇的原因,惊蛇是打草的结果两者为因果关系。
打草惊蛇的造句
1、切莫打草惊蛇。
2、他的第二个冲动是不必打草惊蛇。
3、这次行动千万要保密,不能打草惊蛇。
4、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5、话说多了怕对你们起到打草惊蛇的反作用了,没关系的。
6、你计划怎么阻止他?切莫打草惊蛇,事情变得有趣极了。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1874.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