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建制度下的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五等爵位指的是哪五等
夏商时期,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五等爵位的等级划分
公爵:公爵是春秋时期最高级别的爵位,通常被授予地位显赫的诸侯国君主,如齐桓公、晋文公等。
侯爵:侯爵是春秋时期第二级别的爵位,被授予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君主,如鲁国、卫国、郑国等。
伯爵:伯爵是春秋时期第三级别的爵位,通常被授予一些实力较弱的诸侯国君主,如宋国、陈国等。
子爵:子爵是春秋时期第四级别的爵位,被授予一些地位较低的诸侯国君主,如楚国、吴国、越国等。
男爵:男爵是春秋时期最低级别的爵位,通常被授予一些地位较低的诸侯国君主,如莒国等。
五等爵位的含义
公爵
公,本意正直,取正直无私的意思。善于治理百姓,能公正地为万民做主,就称为公。据《周礼》记载,公爵封地面积为五百里。而后世王朝,公爵封地各有不同。
晋朝时期,陶侃还未显达时,善于观相的师圭,曾对陶侃说:“您的左手中指有一道垂直的指纹。您日后一定会荣登公爵,贵不可言。”后来陶侃官至八州都督,手握强兵,荣列公卿之位,师圭之言果然应验。
侯爵
据《逸周书》所述,能施仁德于百姓,树立美好声名,凡事顺从天道而行,称为侯。此外,侯还有等候、顺从、迎接的意思。侯爵朝见天子时,按照礼制,需要手执信圭(玉器)。信圭长约七寸,像人形,提醒侯爵谨慎行事,以保护身命。
伯爵
《说文解字》提到,伯是长的意思。《逸周书》则认为,率领众人顺天时耕作,或治理封地,或以诸侯之长的身份辅佐国君,称为伯。
伯爵朝见天子时,要手执躬圭。躬圭,古代的玉制礼器,是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长约七寸,躬圭顶部呈圆状,左右两肩也是圆的,玉器雕琢像人鞠躬弯屈的形象,有鞠躬不亢的含义。
子爵和男爵
子爵和男爵其封地、宫室、车旗、衣服、礼仪都是以五为节。子爵信物为谷璧(玉璧),男爵为蒲璧(玉璧)。据说,子原来是个姓,是上古时期很古老的部落。源于殷商帝王家族“好”氏,商王朝国姓殷,别姓子。男,担任、担当的意思,受王命治理封国。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2030.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