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李白的经典七绝,此诗二十八字中,用了用了五个地名,可谓是千古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学习这首诗!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
【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4、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5、夜:今夜。
6、发:出发。
7、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在峨眉山附近。
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9、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0、下:顺流而下。
11、渝州:今重庆一带。
【翻译】:
高耸入云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美丽的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见,依依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全诗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一首形容峨眉山夜晚月光的诗歌。它描绘了峨眉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和皎洁明亮的皓月。这首诗歌中融入了峨眉山的山水、人文和自然景观,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同时还表达出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峨眉山的壮美和神秘感,以及在皓月的照耀下,山间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歌也引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17637.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