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来攻的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以逸待劳的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刚登上帝位,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几个地方势力一直在和东汉朝廷抗衡,其中最大的就是西北。陇右的隗嚣和西南巴蜀的公孙述。
刘秀试图招降隗嚣不成,就派兵攻打陇右,谁知却被打败。修整一段时间后,刘秀又派大将冯异前去征讨隗嚣。隗嚣立即派部将行巡率领大军前去占领冯异必经之路的枸邑,打算在这里抵抗冯异的进攻。冯异也赶紧加快行军速度,想抢先占据枸邑。
这时,冯异手下的将领说:“隗嚣的军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盛,最好不要现在和他们相争。”冯异却说:“隗囂现在就是想趁机夺取枸邑,以此来动摇我军军心。我们目前的兵力不足以和他正面交战,但防守就足够了。所以我们必须快点儿夺下枸邑,以逸待劳,那样才有取胜的可能。
于是冯异带领急行军占领了枸邑,然后封锁消息,休整军队。等行巡大军赶到枸邑时,冯异才派兵突然从城中杀出。行巡军不知道城中有人,被杀得措手不及,仓皇败逃。冯异又率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了行巡的军队。
以逸待劳的寓意
在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力量是相对而言、互相转化的。这就像《周易》里“刚”和“柔”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刚”和“柔”有可能互相转化。以逸待劳的计策,正是以“刚”喻敌,以“柔”喻己。在敌人气势正盛,或者已经占据十分有利的地形条件下,我方不能采取直接进攻的方式使敌人处于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以增强自己的力量,为了审时度势以寻找合适的战机,可以首先主动采取守势,一边积极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并因势利导地控制敌人,调动敌人在预设的战场上四处奔波,等到敌人疲惫不堪、锐气削减、敌我态势发生变化时,我方再后发制人,就能够一举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就是从《周易》损卦“损刚益柔有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所以,以逸待劳其实是对战争主动权的争取,是不能把“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地等待的。使用这一计策时,一定要对自己和对方的所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对比情况了如指掌。
时机不成熟时,我方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地周旋;一旦时机成熟,我方就要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以逸待劳的意思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疲劳时出击取胜。《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和守株待兔的区别
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守株待兔和以逸待劳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主观目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有准备的,预料好的,一个是依靠偶然性,撞大运的态度。以逸待劳是打有准备,必胜的仗;守株待兔,是坐享其成,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
本文链接:http://jtjycn.demo.zzsc8.com/post/20154.html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